2021年以来,汽车动力锰酸锂除铁电池领域项目投资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:一方面是不断有项目延期、停滞或出让的消息传出,另一方面是头部企业逆势扩产,加速海外布局。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,2021年以来,在统计的103个汽车动力电池投资扩产项目里,97个项目公布的投资总额逾3737.52亿元。在其中28个锂电池投资项目里,26个项目公布的投资总额逾1820.23亿元。据了解,与上一轮汽车动力电池投资扩产热潮不同的是,本轮动力电池投资扩产竞赛,新的参与者大幅减少,产业链上的一、二线企业逐渐成为扩产投资的主角。 扩大规模以满足需求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分析认为,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投资“冰火两重天”,有历史、现实和未来预期的原因。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,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顺应政策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,采取稳健的战略,运营得当,已经在资金筹集、技术开发、产品质量控制、市场把控和销售渠道开拓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实力。 另外,从行业预期来说,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被取消,必然有更多国外新能源汽车产品在中国落地投产,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势必增加。这样,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凭借综合实力扩产,形成了较大的投资热潮。排名居中的动力电池企业非常积极地跟风投资,就是想搭上“这班车”。在前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热潮中,数量居多的尾部企业受技术、产品、市场及资金、管理等因素的制约,没有实现进入行业前列,经营状况吃紧。于是,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出现分化,表现在扩产投资上也就更加明显,强者势必更强,弱者苦苦彷徨。 “冰火两重天”的主要原因是,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产品要求非常高,一旦电池配套装车之后出现问题,就需要解决问题甚至召回,大型供应商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,小型企业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摧毁;只有技术实力强、规模体量大、资金雄厚、产品过硬的动力电池企业,才有可能进入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供应体系;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还在拼命扩张,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要求。